区县“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8/27 8:42:51
财政部推进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旨在利用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标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业务环节进行整合规范,融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中。

    
目前,各地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在借鉴部分省市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性质和特点,紧锣密鼓地推进此项工作。 

在实操中的应用


在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中,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绩效管理重心,尤其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有效利用,由过去以事后评价为主的“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转到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评价的事前、事中、事后相互贯通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界定指标分类。

    

在实操中,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做好绩效管理指标的合理分类。

    

——依法依规,切实有效做好绩效指标功能设计。

    

在实操中,对预算执行环节的效益评价,可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公正公开、分级分类原则及绩效相关原则,要依法依规并根据国家、当地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及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执行,从而做好绩效指标管理功能设计工作。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立项评级标准(因需设置标准,三级或四级),设置绩效指标库(项目、业务需要多少指标),设置绩效跟踪指标管理,建立基础资料库。

    

二是绩效指标跟踪:通过填报绩效目标表和立项评级表,达到对事前、事中、事后绩效指标应用结果跟踪。

    

三是绩效指标分析与应用:分析绩效指标,要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现场勘查情况和财政资金分配依据,以期达到初衷。

    

——主要评价指标计算与利用。

    

主要包括非税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执行、支出预算调整和结转结余情况。对此,可就其中相关指标计算如下:

    

一是非税收入绩效评价方法,即非税收入预算完成率=(非税收入预算执行数/非税收入预算数)×100%。

    

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绩效评价方法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非税收入完成程度。以此为收费执行部门提供工作进度情况,为财政部门总揽全局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支出预算完成率的绩效评价方法,即支出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执行数/支出预算下达数)×100%。 

支出预算完成率的绩效评价方法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支出完成程度,进而为本部门(单位)领导提供确定今后资金使用的参考,同时,为同级财政做好本地区预算支出分析打下基础。 

三是支出预算调整率是部门(单位)本年度支出预算调整数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支出预算调整率=(支出预算调整数/支出预算数)×100%。 

支出预算调整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支出的调整程度,从而为主管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执行部门提供保障。

四是结转结余包括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总额/支出预算数×100%。

部门(单位)本年度结转结余总额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结转结余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五是结转结余变动率,是指因外界因素影响所致财政拨款(补助)结转结余的变动情况。

    

评价公式:结转结余变动率=[(本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上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上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总额]×100%。

    

部门(单位)本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与上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总额的变动比率,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控制结转结余资金的努力程度。  


加强监督 

综上,建议加强绩效指标应用环节的监管工作。
    
第一,完善预算执行方式。可在预算下达阶段就明确预算指标、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的业务事项,比如支付物业费、水电费等。此类业务事项一般履行相对简化的审批程序。相关业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办理。财会部门在支付款项之前应当加强支付控制。
针对支出总额明确、但具体内容需随着工作开展才能进一步明确的业务事项,一般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比如,课题研究等专项经费以及业务内容和支出金额都不明确的业务事项,在总额度之内提出预算指标申请和预算执行申请,经过审核审批之后,才能办理相关业务事项和支付款项。
对政府采购行为,要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政策规定和政府采购预算及计划,办理政府采购业务。
第二,加强对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核。对依申请执行的业务事项,相关业务部门必须在明确的预算指标下提出执行申请,未经预算指标申请并通过审批的,不得提出执行申请。如果预算执行申请额度超过本业务部门或本岗位可执行预算指标,业务部门应当先按照程序办理预算追加调整,增加可执行预算指标后,再提出预算执行申请。预算执行申请提出后,由归口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进行审核。
第三,严格预算执行审批控制。在业务事项的行为发生之前,应当经过适当的审批。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业务事项的类型、性质及金额设置预算执行申请的审批权限。预算执行申请经审核后,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业务部门(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才能根据审批结果办理业务事项以及后续报销等事宜。
第四,强化资金收付业务控制。涉及资金收付的预算执行事项,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资金收付控制。 
第五,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当外部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使预算编制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发生变化并影响到预算执行,需要进行预算调整执行时,进行预算调整。预算调整依据不充分、方案不合理、审批程序不严格,可能导致预算调整随意、频繁,失去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
    
第六,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财会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对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业务部门开展各类业务事项均符合预算要求,并依据相关工作计划和定额标准严格执行预算。    
第七,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严格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相关规定,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绩效指标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的有效性。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
绩效评价师证书培训项目

为规范主评人职业行为,提升主评人职业能力,京国家会计学院是隶属财政部的事业单位,是专业国家级会计后续教育培 训基地,有着多 年高端财会人才培养能力和经验。2020 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资深 专家与研究智库、知名高校专 家学者联合发起,研究中国推行绩效评价师管理的必 要性和可行性,并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比较优势,正式推岀绩效评价师岗 位能力证书培训项目,致力于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从 事绩效管理工作的高 端专业人才。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