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绩效信息汇总
(1)以支出特点为突破,划分支出类型
打破二级项目界限,理顺一级项目支出方向和支出脉络,对重要支出事项进行汇总分析,包括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等,划分重要支出事项类型。
(2)以关键信息为依托,确定核心绩效指标设计原则
对照职责梳理对应上述确定的重要支出事项,标明重要支出类型和二级项目信息,把所有指标设计的维度和内容依据对应职责进行汇总,形成核心绩效指标信息总表,为核心绩效指标设计提供依据。
(二)核心绩效指标设计
1.核心绩效指标框架
依据《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号)、《关于印发<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的通知》(财预〔2021〕101号)确定。
(1)固定指标
固定绩效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成本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工程基建类项目和大型修缮及购置项目等应设置成本指标。二级指标包括经济成本指标、社会成本指标、生态环境成本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一般不涉及社会成本指标、生态环境成本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
(2)设计指标
三级指标为本课题重点研究内容,以核心绩效指标信息表为指导,针对每条职责对应的重要支出事项和重要支出类型进行指标设计。
(3)对应指标
为加强一、二级项目之间绩效指标的有机衔接,确保任务相互匹配、指标逻辑对应、数据相互支撑,以三级指标考核点为基础,对应设置四级指标,对四级指标所需佐证材料回溯二级项目进行标识和说明。
2.以绩效信息表为指导,设计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设计主要是针对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成本指标主要是针对工程基建类项目和大型修缮及购置项目,体现项目设计总体成本控制数。
(1)产出指标
产出指标主要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照支出成果(目的)、支出类型设计对应指标,即对每个重要支出内容进行分析,明晰重要支出目的、成果、类型,确定指标名称内容。
(2)效益指标
效益指标主要是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效益指标主要是一级项目对应的职责职能、目的、发挥作用,项目实施达到的终极目标进行总体设计。
(3)满意度指标
满意度指标主要是反映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对相关产出及其影响的认可程度,包括项目参与者、受众群体、服务对象或社会公众。如游客满意度、培训人员满意度。满意度指标主要是对象指向要明确,便于后续绩效完成值信息采集。
3.以设计依据为方向,研究三级指标考核要点
立足指标设计依据,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项目历史资料等,对三级指标进行解释说明,进一步确定三级指标内容及说明,明确考核要点,即确定指标考核点和指标值计算方式,指标值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与定量指标值相比,定性指标值需要明确具体评定标准,均以量化形式确定考核标准。
4.以考核要点为基础,对应设计四级指标
通过对三级指标考核点考核值的分析,直接用三级指标填报较复杂,依据三级指标考核要点,设计四级指标,若只有1个考核点,四级指标与三级指标内容相同。若存在多个考核点,需分别对应设置四级指标,并对四级指标进行解释说明。
(三)绩效支撑信息数据采集研究
1.明确绩效支撑信息来源及采集方式
对核心绩效指标的绩效信息进行分析,明确每个一级项目核心绩效指标数据的来源方式,对每个核心指标佐证材料进行说明,使得每个一级项目核心绩效指标细化量化和可考核,确保核心绩效指标的实现。
绩效支撑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权威统计数据、业务资料记录和问卷调查。权威统计数据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指标,国家统计局居民消费水平统计数据为佐证数据,业务资料记录如“培训班次”“培训人次”指标,培训通知、培训人员考勤表等过程管理资料为佐证材料。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的,需设计科学有效的问卷,并进行信效度验证和优化,确保所设计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培训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按照5个测评维度初步设计了25个调查问题,在对问卷进行预测并采用SPSS软件对预测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共删减了5个信度和效度不高的问题,形成了最终培训人员满意度问卷。
2.明确核心绩效指标数据采集的责任主体
三级指标数据采集的责任主体为绩效管理部门,依据四级指标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填报。四级指标数据采集的责任主体为核心指标对应二级项目单位。
综上,核心绩效指标的研究在于“五精”,才能精益求精。精准对标项目职责任务,精炼提炼重要支出事项,精确细化绩效考核要点,精简量化考核指标值,精良汇制绩效支撑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