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高度重视信用管理平台试运行工作,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行文,组织全省各市县财政部门协同实施、扎实推进。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一)组建专班,保障试点开展。信用管理平台试运行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信息录入,财政部门及时审核;第二部分是由财政部门录入第三方机构的处理处罚信息,作为机构诚信的参考。对此,浙江省财政厅专门组建了由绩效与监督两条业务线组成的信用管理平台试点工作专班,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浙江省财政厅数字中心也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信用管理平台试运行工作保驾护航。
(二)深入学习,领会试点意图。专班成员参加了全国试点工作布置暨培训会,聆听了财政部监督评价局领导指示、要求,学习了业务操作流程,明确了信用管理平台上线运行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讨论,及时提出疑问,厘清了试点相关业务的要点、难点,为后续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打好基础。
(三)全省协同,高效实施试点。组织所有市县集中开展试点工作,要求各地广泛发动、引导第三方机构积极注册,加强审核。针对第三方机构注册信息审核,浙江省财政厅安排专人,每天四个时段登录系统,及时通过第三方机构注册申请,确保机构能尽快录入信息,确保省级审核及时到位。同时,及时收集试点市县遇到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积极与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和信用管理平台开发公司沟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完善系统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强化宣传,扩大试点机构覆盖面。为尽可能广泛发动第三方机构参与,浙江省财政厅还通过省注协和省评协网站公开试点工作相关信息,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强化宣传,进一步扩大第三方机构知晓范围,积极引导第三方机构进行注册填报。
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为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监督管理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咨询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种类较多,以往一直缺少对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化监管手段。信用管理平台上线后,将各类第三方机构归集到一个平台,为第三方机构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手段,有利于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监管机制的完善。
(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行为,切实提升机构执业质量。通过将机构信息和处理处罚信息录入和公开,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机构评价工作,倒逼第三方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绩效评价业务能力,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为择优选择第三方机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信用管理平台为委托方了解第三方机构情况、合理选择评价机构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查询载体。各地可以将相关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选择符合绩效评价任务特点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作。同时,省级财政部门可以通过信用管理平台,积极引入外省优质第三方机构参与本省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各地交流,形成鲶鱼效应,提升本地第三方机构库综合能力。
(四)与浙江省深化绩效管理改革相结合,形成系统推进之势。近期,浙江省完成了上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全面绩效审查,对政策绩效进行了分析梳理,为优化下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的绩效目标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政策整合、取消、完善建议,这是浙江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举措之一。信用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为浙江省大事政策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保障,也与“浙财有效”智慧绩效平台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系统集成,有力促进了浙江省依托数字化技术,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