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级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2/5/16 10:59:06

自2020年启动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以来,云南省财政厅积极引导部门和行业转变思路,推动部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改进指标体系建设方法,推动指标体系发挥实效,省级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指标体系建设之初,省财政厅主动服务,选取10个重点部门的全部项目和90个部门的部分重点项目作为“切口”,由省财政厅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深度参与,共同完成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由此“破冰”。


在编制2021年省级预算过程中,省财政厅进一步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引导省级部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行业领域管理优势,自行确定建设项目。2021年,将省级部门全部纳入指标体系建设范围,并明确建设目标、时限和规范,省财政厅同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用“三个是否”把控部门的指标体系建设质量,即绩效指标是否突出部门核心职能和特点、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是否便于考核和衡量。审核过程中,与部门及时开展现场沟通,明确需要完善的指标、措施和内容,共同提出对指标体系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两年来,部门绩效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了若干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典型做法。比如,省发展改革委等30个省级部门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主动提出动态调整需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在重点项目示范带动下主动扩充本部门、本领域绩效指标体系。


结合指标建设实践,云南省财政厅不断提炼和完善省级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方法。省财政厅研究出台《云南省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指引》,提出“职能—活动—项目”的建设思路,以增强绩效指标体系适用性。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以省编办印发的三定方案为基础,总结提炼部门职能职责,对应梳理支撑履职的行为活动,清晰画出部门专属的“职能—活动”树形图,明确部门指标体系建设基础,通过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将“部门语言”转化为“财政语言”。


在此基础上,围绕行业规划,分析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和目标,找准绩效管理重点方向,提炼可量化、可考核且与部门核心职能紧密相关的关键指标。其中,产出指标关注“能办多少事”,体现部门根据既定目标计划和预算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效果指标关注“办成多少事",体现项目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构建合理且能长期适用于部门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


同时,挖掘和总结云南省检察院系统的典型做法,推广“财务+业务+内部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协同模式,加大部门内部的沟通与配合,有效克服财务人员不懂“业务语言”、业务人员不懂“财务语言”的矛盾。


云南财政还通过“四贯通”,推动绩效指标体系发挥实效。一是贯通预算编制。目前,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成果已全部嵌入省级预算编制系统,与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实现无缝衔接。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及项目主要实施内容,部门可以直接在预算编制系统中自由选取并视情况增减、完善指标。二是贯通项目全过程管理。通过省级预算编制系统,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财政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和部门本行业、本领域绩效指标体系,将建设成果应用于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实施绩效目标编审、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估评价,以目标导向明确责任约束。三是贯通部门内部管理。引导和鼓励部门将绩效指标与部门内部管理和考核指标进行有机衔接,使预算绩效管理成为部门加强内部管理的有力抓手。四是贯通横向纵向。通过建立省级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成果系统内开放共享机制,实现省级部门横向可见、省—州—县纵向可比、部门单位件相互借鉴。同时,通过运用“共性+个性”、“个性+个性”等多种组合方式,切实提高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