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财政局提升评价层级,完善评价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实现重点绩效评价结果更实、效率更高。
一是找准靶心,推动重点绩效评价实现扩围升级。聚焦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心关注问题,扩大评价范围,提升评价层级,既全面覆盖,又突出重点。首次将县乡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纳入市级评价范围,实现评价全方位覆盖。选取沂水、沂南、罗庄等3个县区和3个镇街开展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全面分析基层财政运行状况;选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5个部门开展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涉及预算资金1.7亿元;选取11个社会关注度高、资金投入大的项目和政策开展跟踪评价,涉及资金共计8.5亿元,涵盖农业农村、城区维护、园林生态、文化商贸、产业引导基金等重点领域,既有政策和项目评价,又有成本效益分析和全周期跟踪问效,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满意度等多维度检视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是凝聚合力,推动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又好又快。构建“财政+部门+第三方机构”重点评价模式,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积极性。横向上,市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度设计、组织协调、督导考核和质量控制,市级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第三方机构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纵向上,坚持市县一体、统筹推进,市、县财政部门充分发挥好牵头作用,把各项评价任务落实落细。在市财政局内部建立“业务科室点菜+绩效科买单+第三方机构服务”的联动模式,理顺内部流程,凝聚工作合力,力争达到“1+ 1+1>3”的效果,努力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质量和成效。
三是突出重点,推动重点绩效评价实现质效双增。绩效评价的核心价值在于结果应用。牢牢把握结果导向这个支点,针对不同项目类型,精准科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预算管理关注重点、难点、堵点,突出产出和效益这两大核心指标,尽量达到细化量化、可比可测;更加注重现场评价,掌握一手资料,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研究分析,着力发现政策执行、项目决策、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剖析根源,汇聚专家资源,研究提出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真正为预算编制、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是强化约束,推动第三方机构实现尽职尽责。在充分运用和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的同时,对其开展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重点考核组织实施评价情况、评价业务质量等方面,组织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打分,将考核结果作为支付委托服务费用的依据。建立第三方机构综合考评通报机制,对考评结果为“优秀”“良好”的机构,发文通报表扬。通过加强监督、考核,不断提升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