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潍坊高密市围绕“五个任务”、抓好“五个环节”,下功夫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聚力增效,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一、围绕“五项任务”,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一)立规矩,织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网”。建立预算绩效管理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高密市市委 高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高密市市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高密市市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审计、纪监等各方职责,指导全市按照“事前有评估、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结果有应用”的框架原则,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建机制,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压实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资金管理科室责任,建立“两纳入三挂钩”机制,将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对党群机关、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范围,将镇街政府财政运行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将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镇街政府财政运行绩效及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情况与转移支付安排挂钩,将项目绩效与专项资金分配挂钩。此外,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绩效管理激励、问责制度有机结合,并加强考核结果通报,确保管理制度落地落实,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搭平台,构建预算管理“防火墙”。建立全过程信息化绩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畅通信息监管渠道。将所有镇街区及部门单位负责的项目及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等工作环节纳入管理系统,实施模块化管理、即时性填报和全周期监管。同时,部门(单位)可以上传各类需要的文件、规范,亦可通过平台查询中央、省、市各类重要文件以及各类共性、个性指标体系,指导部门(单位)科学正确设置各类指标。高密市根据工作实际及上级要求,及时完善调整系统功能,强化对现有预算绩效管理数据的整合,加强绩效信息数据对比分析力度,提升绩效信息质量,为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度,以山东省预算一体化系统为依托,将绩效模块融入预算一体化系统,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体系,实现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将财政一体化平台数据信息融合到现有绩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融合,促进业务流程衔接。
(四)解难题,突破预算绩效管理瓶颈。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成为制约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提升的瓶颈,为破解“瓶颈制约”难题,高密市通过召开研判会议邀请业务科室相关人员、部门(单位)财务负责人以及镇(街、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讨预算绩效管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寻求更加高效、合理的发展路径和目标方向,打通预算绩效管理“最后一公里”,为全市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抓提升,倒逼预算绩效管理责任落实。认真组织考核,强化激励约束,不断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形成更加合理的评分体系,调动各部门、单位以及镇街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氛围,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强化结果应用,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打破“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惯性思维,完成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的转变。同时,出台《全员绩效管理内部操作规程》,将绩效管理职责细化分解到局内部各业务科室,由其督促各部门单位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形成“全员抓绩效”的工作格局。以业务科室对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工作为依据,对业务科室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打分,并将对科室的考核结果汇总上报局党组,在全局进行通报,督促“全员绩效管理”落实到位。
二、抓好“五个环节”,打造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一)做“好”事前绩效评估,实现关口前移。通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重大支出政策及重点民生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和评估,充分论证绩效指标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评判财政资金投入的预期效果,有效摒除无预期绩效的资金和项目。针对事前绩效评估报告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雷同等问题,通过加强对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指导及加大对事前绩效评估报告的审核力度,着力提高事前绩效评估工作质量。
(二)做“优”绩效目标,夯实管理基石。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我们紧紧抓住绩效目标这一龙头,花大力气提高绩效目标质量,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项目绩效目标实现全覆盖、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对绩效目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加大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填报范围,由27个部门开展整体绩效目标试点到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全覆盖。二是加大绩效目标审核力度,通过部门申报、业务科室审核、绩效中心复审等流程,对绩效目标进行深度审核,并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三是针对考核、审计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改,通过手把手教、点对点改等手段,对绩效目标编制工作进行规范,着力改善绩效目标不合理、不完善,定性指标较多、定量指标较少的现象。
(三)做“实”绩效监控,加强进展跟踪。按照“全覆盖”和“抓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部门日常监控和财政重点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项目支出,实行全过程绩效监控,对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以及审计、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较多、绩效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的项目予以财政重点监控。对绩效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加强绩效监控结果应用,对监控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研判,督促相关部门改进管理,确保预算资金安全有效,保障绩效目标如期实现。今年10月,我们将组织对全市所有项目支出开展了一次绩效监控汇总分析,督促部门、单位及时纠偏,堵塞管理漏洞。
(四)做“真”绩效评价,提高评价质量。认真组织开展单位自评和部门评价,强化绩效主体责任。一是绩效自评实现全覆盖,组织对2022年所有预算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并对部门单位提报的自评结果开展抽查符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组织部门对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对超过60%数量和金额的项目开展部门评价,进一步扩大了评价范围,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在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对部门提交的评价报告进行抽查符合,提高部门评价质效。三是财政重点评价力度加大,今年我们将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开展绩效评价,选取部门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评价,逐步扩大重点评价覆盖面。
(五)做“深”结果应用,强化执行约束。一是持续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挂钩机制,切实将绩效自评、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的原则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对预算执行率偏低、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从紧安排资金,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二是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结果并督促整改,并在年初预算时加以应用,确保问题整改、改进管理落实到位。三是完善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将部门评价报告随同预决算报送人大、政府,并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以公开促规范,倒逼质量提升,不断提高绩效评价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