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市财政局(市国资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相关绩效管理文件精神,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目标;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主线,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绩效意识,树立绩效导向,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围绕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制度办法和工作机制。按照“1+N”模式,2020年以来,市本级相继出台了1个《实施细则》和9个制度配套办法,涵盖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等各环节,为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制度基础。
二是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将本级政府预算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变“基数+增长”的固有模式,打破财政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和可持续性。在逐步深化政策及项目绩效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管理层级,加快推动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按要求选取市本级重点项目绩效目标随同部门预算报市人代会审议;积极探索开展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编报;积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
三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基本贯通。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包括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和加强结果应用等内容。
四是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围绕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和政府“过紧日子”的目标任务,强化绩效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提高绩效管理质量。逐步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实现绩效管理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四本预算”。逐步将绩效管理向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等领域延伸,层层传导绩效责任,确保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留“空白”。
五是财政重点绩效评价不断提质增效。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手段。按照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在预算部门开展自评的基础上,财政部门聚焦各类领域,选取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2019年至今,市级财政共选取了45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