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社保基金预算绩效评价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2/11/18 7:54:53
2018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作为政府“四大预算”之一,其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其特殊性,各地结合《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最新政策要求实施,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全过程中融入绩效理念和要求,通过合理确定绩效目标、全面实施绩效运行监控、科学开展绩效评价和切实强化结果应用,进一步改善政策实施效果、提升基金使用效益、促进基金精算平衡、防范基金运行风险。

一、确定社保基金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各省省社保基金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一般包括绩效目标、执行与管理、结果与影响等方面。结合社保基金管理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内容开展评价:一是绩效目标方面的评价,重点是评价社保基金各项绩效目标任务实现情况;二是社保基金管理方面的评价,重点是社保基金管理和执行情况;三是社保基金实施及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价,重点是部门管理效率和基金实施效果。根据各项评价活动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和重点。

二、梳理核定各省省社保基金预算绩效目标

结合各省省当年经济社会发展,按照重点突出、细化量化、年年提升的原则,最终确定主要目标:

一是社保基金预算以收定支,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

二是保障参保缴费人员合法权益,确保按期足额拨付社保待遇,按期调整社保待遇,减轻工伤和重病人员经济压力,提高养老人员生活保障;

三是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四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职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五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结算工作;

六是认真贯彻落实阶段性减征社保费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七是医保定点医药机构数量扩大,扎实推行便民利民举措;

八是合理、合法控制住院人数,减轻医疗保险支付压力,医保参保人员住院率控制在一定比例以内。

三、分层分类实施社保基金预算绩效评价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是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以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并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社会保险基金。

   总体而言,一级指标包括:
(1)决策指标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相关政策制定和调整完善等方面。
(2)过程指标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相关政策执行、基金预算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
(3)产出指标主要包括基金收入和支出的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方面。
(4)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满意度等方面。
具体而言:

一是社保基金预算安排评价指标

对社保基金投入的评价主要是基金预算安排情况,重点评价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平衡。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金支出预算财政保障,主要考核社保基金支出缺口财政保障程度;二是基金预算编制质量,主要考核预算编制科学性和预算收支平衡性。综上,对社保基金投入评价设置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和8项具体测度标准,如表1所示。

二是社保基金管理执行评价指标

社保基金的过程评价主要是基金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重点评价基金管理是否规范、合规,执行是否有效,以及基金管理效率。评价内容包括:一是基金管理规范性,主要考核基金使用是否合规、对账是否及时、权益告知是否充分、基金支付是否统一标准、宣传培训是否及时到位、预算是否公开等;二是预算执行质量,主要考核基金收入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三是基金收支完成水平,主要考核基金收入和支出实际增长变化情况;四是基金管理水平,主要考核基金收支管理水平和效率,包括征缴、实缴、扩面和结余支撑能力。此外,根据2020年度我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特殊情况,在考核医保政策落实情况时,将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结算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应减缓各项社保金政策执行是否合规等一并纳入。综上,对于社保基金过程的评价设置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和17项(不含子项)具体测度标准,如表2所示。

三是社保基金实施效果评价指标

社保基金的效果评价主要是各项基金预算执行后达到的效果情况,重点评价社保参保情况、待遇保障享受程度等社会效益和参保人员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一是社保参保情况,主要考核参保人数覆盖面是否宽广和逐年上升;二是社保待遇保障享受情况,包括保障水平、保障程度和保障合理性,主要考核社会保险待遇是否有保障(逐年增长、医保住院报销个人负担合理)、是否足额及时支付;三是满意度评价,即参保和享受保险人员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

四是不同险种的特性评价指标设计

就社保基金评价整体来看,其出发点和重要落脚点是基金的可持续性,但不同险种所关注的绩效指标有所分别,因此对各险种绩效评价时应结合其自身特点设置特性指标。

1、养老保险基金绩效评价指标。缴费充足率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考虑目前缴费充足率地区差异明显,不宜评价,暂不纳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可设置参保人数完成指标、财政补助指标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评价可设置清欠指标、支出缺口财政补助指标等。此外,根据不同年度特殊情况,也可设置惠企纾困政策落实指标。

2、医疗保险基金评价指标。重点是完善医疗保障情况,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点关注住院报销情况、基金使用监管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落实医保改革、个人负担合理等,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率、住院次均费用、住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职工人均承担医疗费用与人均卫生总费用比例、医保定点医药机构数完成率、医疗保险全程实时监控指标等。

3、工伤保险基金评价指标。重点是考核参保率,提高工伤特殊人群的参保率,使工伤保险发挥更大作用。如新开工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企业职工缴纳工伤保险比例等等。

4、失业保险基金评价指标。与工伤保险类似,失业保险也注重考核和扩大参保率。此外,还设置稳岗补贴政策享受指标、职业技能提升项目执行指标等。

五是绩效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评价方法以比较法为主。

四、开展社保基金绩效评价分析与结果运用

(一)开展绩效评价分析

根据资料审核情况和现场核查及问卷调查结果,对照绩效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进行评价打分,并在对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绩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绩效评价得分和综合评价结论,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稿,与相关部门沟通后形成正式绩效评价报告。

(二)落实评价结果运用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相关政策、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逐步在资金安排中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一是将基金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基金管理部门,并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二是针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部分目标任务未完成问题,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工伤保险的宣传,调动参保对象积极性,切实提高工伤保险参保率。

五、开展社保基金绩效评价注意点

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基金绩效评价和养老保险基金绩效评价不适合放在市级政府进行,在省级层面实施是较为现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在市级层面实施绩效评价。

六、本实施方案所达到的评价效果

(一)制定各省省社保基金绩效管理协作制度。促进人社、医保以及税务等部门更好完成社保基金收入征缴、支出安排和补助落实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管理和使用绩效。

(二)促进各省省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和一般公共预算管理衔接。将社保基金预算绩效评价结论与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相互衔接,并利用一般公共预算增减变动推动主管部门、经办机构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确保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三)结合评价,出台各省省社保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实施效果对社保基金进行整体评价,同时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按照基金险种分别设立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并且根据不同性质的指标分别设置评价标准和权重,做到科学评价、正确引导。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