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成本分析在事前绩效评估中的应用与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4/5/29 8:21:06

如何在各项公用经费和公共支出持续压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分配,是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艰巨任务。一些第三方机构在开展绩效评价业务中,探索性地应用成本绩效分析方法开展预算事前绩效评估,促进形成事前评估机制,收到了一定成效。

预算事前绩效评估一般应用在预算申报环节,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首道“关卡”,对优化预算资源配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事前绩效评估逐渐成为政府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力措施。

以Y市教育装备投入为例。Y市于2020年试点开展X学校新增教育装备预算的事前绩效评估。该评估打破了以依赖方案文本和项目陈述等资料为主的传统做法,充分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拟配置装备需求的必要性、数量合理性、投入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通过市场询价、同类学校比较、对标行业标准、咨询专家意见、实地踏勘及模拟配置等一系列举措,科学合理测算每一项装备的成本标准,压减非必要、无效装备投入,力争从源头上对教育装备投入进行成本把控。试点项目最终取得明显实效,预算压减率约34%。该评估模式为预算投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Y市得到了市领导的批示,并形成了常态化评估机制,应用在后续开展的改扩建学校、新建学校相关装备投入项目,3年多来累计压减学校装备预算5000万元以上,压减比例超30%。同时,该模式也逐步推广应用到Y市新建医院建设经费、污水处理费定价等其他领域,成为新政策、新项目“入库”的必备“前置程序”。

再如,2023年,Z乡(镇)组织对垃圾清运费用、河道管护费用、绿化养护费用以及城市管理服务费用等进行了事前评估,评估中充分调研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拆解每个环节的成本因素,核实历史服务成本,在剔除了不合理支出、超标准支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成本的关键要素,找到最优业务流程和技术工艺,并结合成本变动趋势、业务作业量、服务考核要求等预测后续服务成本。据估算,2023年,Z乡(镇)仅半年就压减服务费预算约450多万元,核减率10%—33%不等,为后续预算安排及服务费招标限价的设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体现了预算审核的科学性,有利于缓解基层财政收支矛盾。

分析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引入成本绩效分析的事前绩效评估进一步拓展了事前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深度,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源头管控作用。其中有几点较为关键。

一是做实做深项目调研,力求全面、系统地“解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不应仅停留在文字材料及书面汇报层面,而是将成本全部打开,深入剖析影响成本的要素。这需要深入实地,详细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历史沿革、成本构成及变化趋势、各级管理要求及绩效标准等。例如,Z乡镇“安置小区物业服务费”项目中,工作组对楼栋数量、门岗数量及保安配置、保洁人数及作业标准、垃圾桶数量及清运要求、管理人员及工作内容等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全程跟随各类工作人员作业流程,测算工作内容的饱和度、时间、质量等情况。同时,项目组协调社会服务单位全面开放账本,对其目前作业人员的服务成本进行逐一核查、测算。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及摸底,项目组结合当前作业标准测算出了各环节实际用工需求,对预算部门多申请的人数进行了核减和优化,并以此为依据重新核定了本项目的服务成本。

二是兼顾成本与绩效,寻求最佳“平衡点”。落实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并不是一味压减成本投入,而应按照成本与效益并重的原则,通过实施一系列成本管控措施,实现同等绩效情况下成本最小化,应统筹兼顾绩效目标及标准,寻求成本与绩效的最佳“平衡点”。如,Y市学校教育装备投入评估过程中,项目组获取了国家、省、市对学校装备配置的基本要求、相关学科教学要求等行业标准,结合行业标准核定相关装备的配置内容及数量,对预算中需求不强、数量偏多的装备予以核减,同时对缺失、数量偏少的装备予以核增。同理,装备单价方面,也并不是一味按低价核定,同样的支出标准在不同学校并不一定都适用,首先要考虑的是装备的性能、安全性、可持续性及学校需求等方面,再据此调研同类学校中标价、采购平台价格、市场行情价等,确定合理的成本区间,最终多按合理价格的平均水平核定单价,这样既能合理压降成本,又能确保项目可执行。

三是强有力地推动结果应用,真正发挥实效。应充分运用事前评估及成本分析成果,进一步出标准、控预算、强约束,促进预算管理更加规范,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应就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单位落实整改,切实达到“评绩效、促管理”的目的。如,Z乡镇,通过评估结果坚决地与预算安排“挂钩”、评估发现的问题未整改的暂不安排资金等举措,不仅优化和压减了预算,而且在预算部门逐步树立和普及了成本绩效理念。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