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索构建财政补助事项跟踪问效新模式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4/7/8 8:29:09

近年来,针对当前财政补助事项资金管理存在的对财政补助事项考核问效不足、资金后续跟踪管理刚性约束不强和尚未充分应用资金管理结果等问题,广州市财政局通过开展指标建设、评价考核、结果应用及监督管理等举措强化跟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建立市本级财政补助事项“事前评估—评价和问效—结果应用”全链条跟踪问效流程。制定广州市本级财政补助事项跟踪问效评价体系和财政补助事项跟踪问效相关办法,试行开展综合性考核问效,采用“资金使用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审核—财政抽查重大事项复核”的方式开展问效。对于重大补助事项范围的界定,每年根据中央、省和市相关工作部署动态调整。

各主管部门针对各自牵头的财政补助事项进行梳理,动态建立财政补助事项台账,指导资金使用单位建立“一项补助一套指标”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其中绩效指标应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指标值应从计划值、标准值、历史值及成本参考值等四个角度进行设置,确保指标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财政部门的组织下,由各主管部门建立差异化管理清单,对财政补助事项分门别类,动态调整,实施差异化跟踪和绩效评价,对不同补助领域的侧重效益赋予不同权重,侧重效益方向可视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各主管部门在财政补助事项启动当年(或次年)、中期评估及政策到期前一年等不同阶段开展全流程预算绩效管理,适时开展部门评价。

将考核问效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问效结果为“优”的,视情况适当加大补助力度,考核问效结果为“良”的,视情况继续维持补助力度;对考核问效结果为“合格”的补助事项“黄牌警告”,在政策范围内扣减、暂缓下达补助资金,累计两次“黄牌警告”的财政补助事项给予“红牌退出”。对考核问效结果为“不合格”的财政补助事项直接给予“红牌退出”。

市财政每年抽取部分补助事项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试行总结财政扶持补助相关经验,对以后年度相关补助工作提出安排意见。充分运用数字政府平台信息要素,适时开展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财政补助事项的跟踪预警,更好促进财政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持续强化财政补助资金监督管理及应用。持续完善投入机制,吸引各方广泛参与,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杆杠作用,同时强化公众监督,遏制挪用或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探索引入监管机制,结合补助对象历史申请记录,引导补助对象考虑“违约成本”,更好发挥政府补助作用,引导成果创新,做大做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每年动态更新,防止资金滥用,并引导补助资金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