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携手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创新之路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4/7/16 8:26:49

7月5日,来自四川省、重庆市两地的人大、财政、第三方机构人士和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聚集成都,围绕“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创新之道”这一主题,分享了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工作实践和对实施的思考,并对进一步科学规范、加强完善绩效管理工具和相关政策等问题展开讨论。

科学规范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入推进工作的关键。四川省人大预算工委副主任夏雪认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需要突出需求导向,更好发挥需求侧对供给侧的引导和制约作用。首先,要关注“做正确的事”,但在财政收支矛盾日趋突出的当下,更要关注做紧要的事。在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中,应更多地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让预算投向更加符合实际。其次,要关注“做高效的事”。在绩效指标及目标值的设计上,应充分倾听和体现公共产品(服务)受用者对项目实施及效用的需求与期待,让绩效目标更加精准。最后要关注“做经济的事”。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途径,竞争是高性价比的助推器,应加大政府预算项目的信息公开力度,深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更多采用竞争方式选择供应商和预算项目,让资金安排更加合理。同时,要通过及时公开预算项目实施及预算执行情况,鼓励社会大众更加充分地参与到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监督中。

南开大学教授马蔡琛表示,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预算绩效管理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更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更精准的预算绩效管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更绿色的预算绩效管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民主法治的预算绩效管理。现行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亟待转向更完善、更科学、更高质量的绩效管理体系。要进一步从预算资金配置、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绿色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法治化与民主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谋划,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省财政厅绩效处处长卢军任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工具的完善是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量化指标的制定对于确保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下一步,四川省预算绩效管理将狠抓程序规范,用好管理工具。推动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标准化建设,加大量化指标覆盖面,提升绩效目标标准适用性;畅通绩效指标来源渠道,行业核心指标原则上由部门细化提供;加大对各级预算单位决策程序考核力度,促进预算部门重视顶层设计,增强对全生命周期预算绩效管理指导力度,整体推动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重庆市财政局绩效中心主任余春兰指出,绩效管理的程序化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这不仅能够保障管理的规范性,还能在财政资源紧张的背景下,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程序化的绩效管理强调了从目标设定到监控、评价再到结果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确保了绩效管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成都市财政局绩效处处长段炼认为,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三有三缺”。一是普遍有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但还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绩效理念;二是有了较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但还缺乏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的科学方法;三是有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能力,但还缺乏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动力。只有树牢理念、创新方法、激发动力,预算绩效管理才能不断走向深入。

对于多地正在推进实施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央财经大学曹堂哲教授作出了分析。他说,经过近6年的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方法体系。从理论定位来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守正创新,是物有所值绩效理念的实现形式,是现代预算制度的构成部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宏观上优化支出结构,中观上改进财政政策和管理、推动部门和单位降本增效,微观上健全公共服务标准、成本定额标准、绩效标准和支出标准等,推动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撬动各行业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由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主办。会上,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审计治理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共同签署了川渝两地预算绩效管理创新共研协议。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