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省衡水市财政局在财政管理上突出“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原则,严控预算绩效管理链条每一个节点,以财政支出降本增效,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抓好事前评估,做到无效审减。从“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可持续性”等6方面,对市区燃气管网防灾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等12个市级新增重大政策项目开展评估,审减资金5036万元,审减率21.8%,确保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花出最大效益。
抓好目标审核,做到严审精算。严格执行“四看、四审、三重点、多来源”的方法,提高预算精准度。“四看”即看政策、看标准、看程序、看绩效;“四审”即设置“主管科室、专业科室、评审小组、局长办公会”四道环节评估审核;“三重点”即重点压减三公两费、重点控制新增资产、重点控制新增项目;“多来源”即在资金来源上,多渠道统筹考虑,确保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年初,市级入库申报预算项目3204个、金额120亿元,经会审后最终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特定目标类项目2213个、金额92.5亿元,累计审计率22.9%。
加强事中监控,做到即查即改。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采取记台账、发提示函等措施,组织所有预算部门开展部门整体和预算项目双层级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和财政重点监控分析工作。针对建设投资、城市运行、民生保障、行政运行等4类重大支出,明确监控要点,采取差别化实时监控措施,提高绩效监控工作实效。先后对36个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中期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评估,对成本管控不到位、支出进度与当期效益、产出明显不符的,及时采取预警管控措施,必要时重新调整预算。
优化事后评价,做到多方问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自评和重点绩效评价高效开展。2024年,实现市本级所有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全覆盖,涉及2473个项目、85.4亿元。选取15个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项目,采取“财政+部门+第三方”三结合方式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助力部门整改提升。
强化挂钩约束,做到真评真用。一方面,完善“反馈—整改—挂钩”结果应用机制,针对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及时反馈、跟踪整改,并与本年度预算调整和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另一方面,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与班子考核、干部任用相挂钩,强化“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意识,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绩效管理更务实、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