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教育信息化项目评价案例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5/2/20 8:15:11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投入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支出,但缺少成本依据、费用标准等问题给信息化项目预算核定带来困难。为提高财政资金实际产出效益,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财政局对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着重分析研究财政资金投入与效益配比程度,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的新路径。

为做好绩效评价工作,滨州市财政局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前期调研,多方面收集梳理有关政策文件,结合信息化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调研提纲。同时,与滨州市教育局“面对面”召开项目调研会,全面掌握项目的整体情况和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现场观摩了“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在实际教学中各种不同场景下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明确各项绩效指标的实际应用情况。

结合调研情况、信息化评价案例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调研人员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化项目成本主要为建设成本,但无论硬件设施购置还是软件开发都不具有排他性,全部成本由一个项目负担不合理。同时,信息化项目容易出现高绩低效的问题,仅考虑产出而不考虑使用效果的付费方式也明显欠妥。

为此,滨州市财政局采取分层分类细化量化指标体系的做法,以“突出重点、提质增效”为导向,根据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内容完整、分类清晰、层次分明。

具体来看,一级指标按照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从决策、过程、产出、效益等4个维度设置,随后从相关性、经济性、效益性等方面细化分解出项目立项、资金投入与管理、产出数量与质量、社会效益等12个二级指标,并根据重要程度进行指标权重的分配。

在指标设置过程中,滨州市财政局结合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具体特点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直接反映产出和效益的核心指标进行个性化设置,在适当关注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完成率、质量达标率、工作及时性等产出指标的同时,重点关注教育云平台登录次数、线上作业效果、下达通知家长知晓率等效益指标以及成本回收方式等成本指标。

经评价,该项目得分为82.58分,评价等级为“良”。项目实施后,滨州市“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基本建成,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优化,实现了“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滨州教育云平台的“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累计播出优质课程4632节,服务人次3.2亿、收发作业1.01亿人次,滨州市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区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滨州市财政局发现了付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合同约定,教育信息化项目按增设功能收费,其中全市教育信息管理、督导评价、信息化推广等工作均为提供服务应开展的必要前期准备,不属于最终服务成果,没有体现出按效果付费的理念。

针对发现的问题,滨州市财政局积极配合主管部门转变思路,经过与服务商深入商谈,对付费考核办法进行调整,以使用量、使用效果、使用者满意度等作为考核付费的依据,不再考虑建设成本,改原有的“以绩付费”为“按效买单”。最终经第三方监理公司确认,2020—2021学年最终使用成本为611.80万元,相较于合同约定上限费用1170.00万元,节省财政资金558.20万元,成本节约率达到47.71%。

对教育信息化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凸显了滨州市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实现了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与成效的合理配比,既严格控制了项目成本,又调动了供应服务商主动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效益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