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周,我们就分别在蚌埠、六安和淮南安排了3场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优质的培训资源能够直达基层一线。培训课程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让所有学员都能学透政策、学会操作。”安徽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王旭向记者介绍了去年该厅聚焦绩效管理系列操作指南应用和一体化系统操作的培训情况。
近年来,安徽以创新促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地方标准,率先创新“财政人员为主+第三方+绩效专家”的财政评价模式,率先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率先探索社保基金和资产绩效管理,率先创新搭建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在财政部地方财政管理绩效考核中连续5年位居前列。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带动下,安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点正从“树立理念、搭建框架、拓围扩面”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提质增效”转变,全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扩围提速、提质增效,让更多财政资金流向使用绩效好、人民群众满意度高的领域。
标准先行 培训指导全覆盖
“这次针对绩效管理操作指南的培训,让我们充分了解了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与方法,对于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作起来也更加有的放矢。”淮北市杜集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主任王海洋告诉记者。王海洋的话道出了很多基层人员的心声。
图为芜湖市财政局召开全市成本绩效培训会
可操作、易实施是制定标准的原则。2024年,在预算绩效管理安徽省地方标准——《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基础上,省财政厅编写了一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操作指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省市县财政版本和省市县预算单位版本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操作指南细化至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末端节点,包含绩效目标管理等10个章节,评价方案、考核表等46个刚性工作表单和30个实操层面的具体示例,各级各部门绩效管理各环节“是什么、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做、做成什么样”一清二楚,这有利于更好地落细落地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同时,省财政厅依托财政一体化系统绩效管理信息化模块,将最新修订的《安徽省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与标准体系》和《安徽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嵌入一体化系统,供各地各部门共享共用,通过信息化手段让绩效管理统一“标准尺”,有效提升一线人员绩效管理实操水平和工作效率。
去年,省财政厅对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累计轮训2.3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实现绩效管理培训市县全覆盖、预算部门单位全覆盖、财务及业务人员全覆盖。
“我们还搭建了省直部门和市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交流群,由专家团队实时在线答复各地各部门的问题,提供专业服务指导。”王旭介绍,目前共计解答问题5万余个。
除做好实时答疑解惑外,省财政厅还实行“以战带训”“以审带培”,组织开展省级财政评价项目评价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报告专家审查会,邀请市县一线人员到现场观摩学习。
“通过省级示范,我们指导各市绘制绩效评价思维导图。同时,优选预算绩效管理优秀案例并汇编成册,供全省交流学习。”王旭说。
聚焦重点 资金投放更精准
自零基预算改革实施以来,安徽省财政厅将绩效管理作为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关键一环,结合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聚焦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部门,持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王旭介绍,去年省财政厅对卫生健康科研等5项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经评估,不予安排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节约资金5600万元,其余4项共压减预算4200万元。
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省财政厅组织对高峰学科建设、社保基金等30个政策和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23个省直部门(单位),评价资金规模4917.57亿元。
图为安庆市财政局政策评价工作组赴安庆泰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同时,省财政厅还强化重点部门自评抽查复核。“对24个省直部门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情况开展抽查复核,涉及预算资金283亿元,汇总形成财政抽查复核情况通报,分部门建立问题清单、实行‘点对点’反馈。”王旭说。
在如何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安徽实现了良性循环。
“健全绩效结果反馈和问题整改机制,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和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等结果反馈部门并督促逐项销号,形成问题反馈、落实整改和提升质效的良性循环。”王旭介绍,省财政厅严格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调整政策挂钩,2019年以来累计统筹压减和清理收回资金23.2亿元,确保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报告财政重点评价情况,及时将在财政评价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移送财会监督部门。
创新探索 预算安排更科学
在对标学习北京、上海等地经验的基础上,从2023年底开始,安徽省财政厅积极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王旭介绍,在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程中,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安徽省财政厅2024年度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构建“预算编制测成本、绩效目标设成本、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完成评成本、评价结束出标准”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按照“社会关注度高、数据可得、资金量大、有代表性、有工作基础”等原则,通过“定、筛、挖、比、排”五步法遴选试点项目。各市将备选项目清单提交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本着“试点成果可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意义”的原则,精选出覆盖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领域的108个项目纳入两批试点,涉及财政资金32.30亿元。成本绩效分析结果应用于2025年预算编制,预算压减率达到15.30%。
部分试点项目通过成本绩效分析,建立了公共事业、行政运行等领域成本定额标准486项,作为财政支出标准建设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提高了预算安排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图为滁州市财政局开展滁宁城际铁路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现场调研
例如,淮北等5个市的污水处理项目,通过成本绩效分析,最终形成0.5元/吨—0.8元/吨分梯度的支出标准,实现“一厂一标准”,预算更加精准;六安市在污泥处理项目成本绩效分析中,不仅给出降本增效的建议,还提供以污泥协同焚烧方式作为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首选方案,推动业财融合。
此外,安徽省财政厅还在惠企利民和直达快享上下足功夫,围绕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市场主体为导向,结合零基预算改革,切实转变资金兑现方式,以“皖企通”为链接,打通财政一体化系统、涉企预警比对系统与“皖企通”以及16个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共计20多套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惠企政策业务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创新搭建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将惠企政策兑付全流程搬上“云端”。王旭介绍,“免申即享”平台自2023年3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通过平台兑付财政资金177.3亿元,惠及企业4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