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市财政局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财政绩效评价,以“评”为尺,丈量资金效益;以“效”为纲,优化资源配置,为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绩效根基。
市财政局紧扣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将“政策落地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发展急需的重点”作为评价切入点,2025年重点开展三大类评价。聚焦民生保障项目,对医疗保险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等开展评价,全面了解项目实施成效。聚焦产业升级项目,对科技计划、重大产业科创合作等科创项目开展评价,重点评估资金对企业技术攻关、人才引进、产业带动的实效。聚焦城市基建项目,对江平东路东延工程非涉铁段项目开展中期评价,坚持成本与效益并重,紧盯工程实施进度、成本控制情况和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构建“全流程标准化+全要素精准化”评价体系,保障评价“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创新绩效评价模式,针对不同领域设计个性化指标,实现“一类一策”。建立事前研讨、事中跟踪、事后评审的闭环机制,加大监督指导力度,积极推进绩效评价与财会监督、成本分析紧密融合。通过集体会诊、精准施策,助力结果论证专业化,着力提升绩效评价报告质量。 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评价—整改—提升”良性循环。动态调整预算安排,优化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配置。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针对评价发现的各项问题,向各有关主管部门下达问题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健全公开监督体系,牵头完成市人大首次专题询问产业科创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有关工作,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监督,倒逼项目单位强化责任意识,形成“人人讲绩效、人人用绩效”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持续拓展重点评价维度和深度,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财政资金“每一分都花出效益、每一笔都彰显价值”,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财政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