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做好财政科学管理试点,铜川市财政局“一个精准,四个加强”,高质量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探索打造示范试点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和财政资金质效。一是精准选定项目。铜川市财政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明确试点项目要优先考虑有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管理需要,有一定历史数据且具有代表性,可形成共性标准,试点经验可复制的推广项目,最终在公共交通、场馆运营、文化演出领域确定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物业服务费和铜川剧院运营(演出采购费)3个项目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二是加强机制保障。制定《铜川市2025年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印发《铜川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5年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的通知》,明确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标准,各级财政、市级部门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同时,明确市财政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配合科室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有人推、有人干、能落实。三是加强方案论证。分项目编制实施方案,结合项目特点和工作实际,充分运用作业成本法、最低成本法、净现值法等方法,从明确绩效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深化成本核算、测算财政支出、优化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制定实施计划和工作安排。组织“绩效评审科 + 预算科 + 业务科室 + 主管部门 + 第三方机构 + 行业专家”联合开展项目方案评审论证,借助专家精准“把脉问诊”,提出契合项目特色的优化建议,确保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四是加强“审评”结合。充分发挥铜川市预算评审工作优势,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评审相结合,将项目预算评审资料作为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将项目工程评审人员纳入成本测算专家组,参与项目成本核算和现场踏勘,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的专业性和精准度;把成本分解为人员、设备、耗材等明细项目,通过对运行成本与公共服务产出深入分析,计算单位成本效益,避免“重投入、轻效果”,倒逼部门优化资源配置。五是加强协调联动。建立财政牵头、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邀请试点项目主要负责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和第三方机构相关人员分项目召开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部署交流会,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夯实财政、项目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工作责任。下一步,铜川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预算支出标准和定额支出标准,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环节,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管理改进等的重要依据,全面推动财政科学化管理试点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