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实践 | 重庆:坚持“四强化、四推动” 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5/11/3 9:17:16

坚持“四强化、四推动” 

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重庆市财政局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政府治理和预算管理的深刻变革,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自2019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坚持“四强化、四推动”,纵深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地方实践 | 重庆:坚持“四强化、四推动” 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强化绩效理念 凝聚改革合力

构建“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市上下迅速统一认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200余家市级部门和41个区县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各级财政与人大、政协、审计等多部门联动,推进绩效管理与人大、审计、财会监督协调统一,市内陆续建立绩效管理研究机构,组建绩效管理专家队伍,培育绩效评价咨询市场,全市构建起“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多跨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基本建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讲绩效、用绩效、比绩效”氛围日益浓厚,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断增强,预算资金分配格局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不断聚力增效。

强化“一个体系+四项机制”建设

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走深走实

一是建立健全“多维度、全过程”制度体系。重庆市陆续出台了部门整体、政策和项目绩效管理办法,评价结果挂钩办法、绩效评价操作指引、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引等制度规程,建立起涵盖部门整体、政策和项目、下级财政运行情况,贯通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二是完善“部门自评估+财政再评估”机制。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加强项目入库前期论证。围绕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对限额以上新增项目开展“部门自评估”,选取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开展“财政再评估”,把牢项目入库关,源头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三是强化绩效目标“建设+审核”联动机制。一方面,财政部门建立共性绩效指标,覆盖会议、培训、资产购置及维护等17类项目。主管部门推进建设行业领域绩效标准体系,现已建成教育、农业农村、医疗保障、生态环保等29个行业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构建绩效目标“初审+评审+抽审”三联审机制,指导部门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发挥绩效目标“跳一跳够得着”的激励引导作用。

四是深化绩效运行“分类分级”监控机制。建立预算执行“重点+日常”分类监控模式,对资金使用进度慢、绩效目标实现差的,实行“红黄灯”分级预警,构建项目实施“调慢补快”机制,及时按一定比例收回资金,调整用于发展亟需领域。

五是深化“部门自评+重点评价”机制。一方面,巩固部门绩效自评全覆盖,针对性开展绩效自评专项核查,指导部门提高自评客观性、真实性。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等重点领域,开展重点项目“五年轮动”绩效评价,财政与部门健全评价问题反馈与整改责任制度,推动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

强化结果应用

推动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后半篇文章”

一是及时量化运用重点评价结果。通过健全评价结果反馈和绩效问题整改落实机制,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改进管理、完善政策挂钩,将重点专项评价结果与次年预算直接挂钩,进一步压减低效无效资金。

二是综合评价结果与奖罚经费挂钩。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部门实绩挂钩。构建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和区县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转移支付挂钩,持续激发区县和部门绩效管理改革活力。

三是持续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实现部门整体和一级项目绩效目标随同预算全公开,绩效自评和重点绩效评价结果随同决算全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强化落实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

绩效管理成果

一是探索构建政策性资金绩效管理闭环系统。以政策性资金绩效管理为抓手,推动政府综合绩效提升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前,实施以“零基预算+绩效竞争”为导向的财政资源配置体系,强化跨部门、跨领域政策目标一致性审核,确保财政资金投向与重大战略“同向同频”,集中力量办大事。事中,推进流程再造和全量数字化,构建政策性资金全链条穿透监管体系,确保政策资金“看得到、管得住、用得活、绩效好”。事后,健全“制度约束+标准量化+结果应用”的绩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结果对零基预算的积极支撑作用,实现政策资金从目标到结果的闭环管理,推动政策不断迭代升级。

二是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聚焦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公共服务能力核心指标和标准化体系,健全完善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财政精准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以绩效论英雄”的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全链条责任闭环”激励约束,逐级细化绩效管理主体责任,破解“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意识。建立“第三方评价+专家评审+社会评议”多维立体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分级排序与通报考核,更好发挥绩效评价衡量资金效益和高质量发展实绩的“标尺”功能,将“花钱问效、无效问责”落地落实。

四是稳步推进政府收入绩效管理试点。按照财政部有关改革部署,组织指导试点区县,开展政府收入绩效管理改革,探索从收入结构、征收效率、优惠政策实施效果、预算管理规范性等方面,综合衡量收入管理绩效,提高政府筹集收入效率和政策实施效果。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