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医改新政下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探

(日期:2020年05月09日 浏览:次)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以及取消药品加成、控费措施、医生多点执业、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陆续出台,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带有明显事后核算特征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公立医院日益发展的管理需求。以信息为载体,以管理支持和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管理会计正面临历史机遇。

一、医改新政对公立医院管理带来的影响

《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并严格实施考核问责。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与民众健康医疗需求的无限性矛盾日益突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与此同时,民众基于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诸方面的要求与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势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对公立医疗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坚持公益性导向,考核结果将调整完善政府投入和医保政策,并作为选拔任用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和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参考。一系列医改新政倒逼公立医院优化收支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品质,实现医院良性运行。二、当前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运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体系认识不到位目前,公立医院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会计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或仅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核算思维,认为医院财务工作主要是对相关财务活动实际运行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导致财务会计职能单一。然而,财务会计的事后核算特点,使医院会计控制与经济业务执行产生脱节风险。医院管理职能与会计职能分离,这一陈旧的管理模式和保守的思维意识,阻碍了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流于形式

公立医院运行管理中,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大多应用于机械地应付报表填报,应用流于形式,且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运用仍停留在单一工具,生搬硬套,缺乏综合运用,造成管理效率低。如医院经营状况分析时仅注重诊疗人数(收入)增减,未充分进行成本管控分析;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内部控制未融入,导致预算精确度不足、执行率不高;购买设备等投资活动仅注重短期经营效益,忽视长期发展因素;绩效管理重视财务指标,未充分考虑非财务指标,导致评价结果偏离战略导向。

(三)价值管理和战略决策缺乏有效支撑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在市场份额、医疗服务类型、医疗质量与价格等多方面竞争日趋激烈,专注管理升级,向管理要效益成为时代主题。然而,当前公立医院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不能及时获取全面、有效的管理与财务信息,也未能及时、科学地进行分析与评价,导致医院内部运行控制机制、风险评估等缺乏合理的保障,不利于医院管理层对医院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价值管理,以及作出有效的战略规划。

(四)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足

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公立医院的每一角落,HIS、LIS、OA办公、资产管理等系统的不断应用与升级,使医院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医院财务核算软件也进行了更新换代。然而,公立医院未从战略管理角度全面设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相分离,系统功能单一,数据分析功能不到位,不能形成合力,导致资源浪费和数据冗余,从技术上制约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

(五)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部分公立医院行政管理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专业性差的现象,在管理会计岗位方面更为严重。一方面,现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交流和上升渠道不通畅,工作重点局限于会计核算、对外报送各类报表,因不了解临床业务,就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只能“就数据论数据”;另一方面,因管理会计工作是跨部门跨专业、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会计人员既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又具备数据整合、综合分析和决策管理能力。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满足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顺应时代要求搭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

(一)构建管理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是公立医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公立医院应增强管理会计意识,根据医院组织架构特点,建立健全以医院主要领导负责,由财务、内审、采购、绩效管理、资产管理等医院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或设立管理会计机构。同时,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拓宽管理会计的有效范围,强化管理会计的职责和权限。以分析、战略和价值创造为导向制定管理会计实施方案,加强医疗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果,确保医院有序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二)整合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科学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公立医院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提高医院运行管理的效率,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如整合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价值链管理等,为医院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支撑;将预算控制点由财务层面向业务层面前移,以职能归口预算控制为核心,实施标准成本管理、标杆管理等,使医院运营风险得以有效控制;运用医疗收入成本分析、资本成本分析、现金流分析等为医院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融合运用基于医院经营业绩、患者满意度、医院业务流程、职工学习与成长等维度的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法等绩效管理工具,评价结果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医院战略发展导向。

(三)建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公立医院应建立沟通、协调、反馈机制,以价值管理和决策支持为导向,结合医院自身运行模式和管理要求,综合考虑医院业务范围、流程,围绕管理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构建一套反映公立医院价值及价值创造因果关系的报告体系。医院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部门建立不同的分析重点和评价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向医院不同管理层级提供多维度的专项或综合管理会计报告,以满足规划和预测、控制和监督、评价和考核的管理闭环需求,从而实现公立医院价值管理和战略目标。

(四)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融合

从信息开始,以信息化建设引领融合与创新。新一轮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融合,消除了孤岛。公立医院应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化转型。建立健全电子数据采集、处理、共享等管理制度,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内部与外部信息、整体与局部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快速融合。强化对基础数据信息交换共享、挖掘分析,提供多维度数据、指标、报告,推动公立医院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内控制度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得到重塑。

(五)重视人才培养,夯实管理会计之根基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段孔子关于治国名言道出: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行,其核心在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医院的高管、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为实现战略目标,公立医院应制订财务队伍转型中长期规划,依托会计核算系统标准化、日常流程自动化,或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迁移,提高会计流程效率,逐步培养优质财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同时,公立医院应建立业财融合培训体系,培育既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又具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投身于管理会计,为医院提供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


作者单位:丽水市财务总监管理中心

《浙江财税与会计》第44期


医改新政下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探

医改新政下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探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医改新政下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探
管理会计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