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绩效评价主评人报名考试网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进入新阶段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4/1/18 10:40:11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全面完整、结构优化、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意见》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构建完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现代预算制度重大举措。

《意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总体要求之一是“提升预算绩效”,即“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纳入绩效管理,推动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资金效能。”《意见》将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进入新阶段。

从事后评价到事前评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经历了一个不断延伸和拓展的过程。2012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2008—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开始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2015年,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和《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机制。

《意见》按照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强调“建立对重大支出政策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加强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补齐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事前评估的“短板”。

重大政策事前绩效评估从政策设立的必要性、政策目标的合理性、政策投入的经济性、政策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政策筹资的合规性、政策承受能力与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政策的出台设置一道绩效“关口”和“防火墙”,有助于防止政策目标模糊、政策效益软化、政策投入浪费、政策方案草率、政策支出固化等“重支出轻绩效”问题,有助于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从项目到政策绩效管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除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和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外,主要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支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家资本注入以及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等,预算支出的政策性非常强。

此前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停留在项目层面,项目绩效评价更多地反映微观层面的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情况,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成本、政策产出和效益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关注不足。《意见》从“建立对重大支出政策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着手,健全全过程支出政策预算绩效管理,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政策的制定,提升政策执行力和政策效能。

探索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绩效评价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是对一级政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口径收支目标实现及其有效实现目标情况的测量、分析和评判,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绩效评价和支出绩效评价,也是对一级政府财政运行开展综合绩效评价的组成部分。

收入绩效重点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覆盖范围、上交机制、上交比例、收入管理等方面。支出绩效重点关注落实国家战略情况、支出结构、政策效果等方面,可以从总体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保障方向的匹配性、支出管理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绩效评价,要进一步理顺项目、政策和整本预算之间的关系,从“整体预算—政策—-项目”逐级分解中优化支出结构;从“项目—政策—整体预算”的逐级汇总中,呈现资金投入带来的产出和效果,主要包括啊发挥重要行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障国家安全,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下级政府特定事项的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成效。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形成。一是形成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涵盖国有资本经营项目、政策、部门等。二是形成全过程闭环,包括由事前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绩效信息公开、绩效审查监督、绩效审计等环节构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治理体系。三是形成全覆盖格局,将国有资金经营预算收入和支出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对资本金注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支出、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等方面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标签